是感受生活的縮影
當我從圖書館出來時,天也已經黑了。我厭厭地站在地鐵口旁。忽然聽見嗲鐵口旁有歌聲傳來,便走了過去。映進眼簾的是一位與我年紀相仿,穿著校服的少年。蓬鬆的頭髮,左手上拿著麥克風在深情地唱著歌,腳邊是自卑的小音響,地上鋪這一張大白紙。我想大白紙上寫的內容應該是他在這兒賣唱的原因吧。在白紙前是一個像鞋盒的紙盒,裏面有各種人民幣。
我在離他不遠處的地方坐了下來,靜靜地聽著他唱歌。而我這一坐就是兩個小時。當我聽完他唱的第三首時,我想我對他有了些瞭解。他不屬於流浪漢,他是一名街頭歌手。他唱的歌有情感,不是讓人憐憫,而是讓人反思。他唱的不是《求佛》,而是《存在》。他不是作秀,而是釋放。我尊敬這位歌手,我不想去看白紙上的內容,不管是真是假。我想與他交朋友,想帶他去我家吃飯,想和他一起喝上幾杯。
地鐵口人來人往,有的人對他不屑一顧,有的則熱心問候,人與人之間的道德差距,在此時被鮮明地呈現出來。一位中年男子跟他那七、八歲大的女兒經過時,女孩本想拿出身上的零花錢扔向盒子,卻被其父親阻止了,他拉開女孩,並對女孩說:“丫頭,這些都騙人的騙子,別上當了,走。”未經世事的女孩聽了後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,然後跟著父親離開了。我笑了,我笑那名中年男子連白紙上的內容看都沒看,便得出了結論。我笑他太過老江湖,笑他太現實。我笑那些跟他一樣拿各種爛藉口來掩蓋自己囊中羞澀事實的人。
“街頭鋪紙乞討的都是騙子。”我們是在哪時候開始認識這種意識的?從電影或是新聞上看到的?或是自從幼小時父母的第一次如上文的教導?不富裕,覺得捐得少,沒面子,你也可以不捐,但你不能誹謗,更不能讓本來就不暖的城市增加一層冰霜。此時他演唱的的歌曲已經到了高潮部分,“愛是什麼 我不知道”
見他唱得有些久了,我去小店買了瓶水遞給他,他似乎有點驚訝,接過水時與我相視一笑,“謝謝。”“不用。”我相信他是善良的。轉身剛坐下,就聽見他喊了兩聲“喂。”我以為是叫我,就看了過去。接下來的一幕讓我很氣氛:一位中年男子東張希望地走著,靠近白紙時,那名街頭歌手連續喊了幾聲“喂。”聲音通過音響發出了很大聲響,但他還是聽不到,他踩在了白紙上。霎時間,那名街頭歌手的眼睛瞪得大大的,表情很氣憤,剛坐下的我也很氣憤地站了起來。最後那名中年男子若無其事地離開了,連一句道歉的話都沒有。街頭歌手沒有叫住他,只是歎了口氣,然後繼續唱他的歌,只是眼神迷茫,夾雜著萬千情感。我很討厭歧視心理,我想上前教訓那名中年男子,但我不想給他帶來麻煩,我放鬆了握緊了很久的拳頭,然後坐下了繼續聽他的歌。我在揣摩著他的心理:
是自卑嗎?他清楚自己的社會地位,他生活在最底層,所以沒資格與別人討價還價。是無奈嗎?這種情況可能不是第一次遇到,他可能曾試圖反抗過,但他現在已經慢慢地釋懷了。是堅毅嗎?他從決定踏上這條道路時就想到了種種結果,所以他要為了某個目標,學會忍耐。之類的云云。
関連記事